智慧校园筑梦 深耕细作前行

发布时间: 2024-09-27 09:43 发布单位: 武汉市江夏区纸坊第三 浏览量: 552 【公开】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技术逐步广泛应用,经济社会从数字化、网络化走向智慧化,而教育作为塑造未来、培育希望的基石,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融入这股智慧化的洪流。现就我校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营造智慧氛围

(一)领导重视,专班推进。江夏区纸坊第三小学作为一所有着五十五年悠久历史的“城乡结合”学校,位于纸坊街西交路口,坐落在秀美的八分山下,现有3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01人,在编教职工93人,市学带1人,市优青4人,区学带优青8人。学校在各级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下,于2022年申报创建武汉市“四星级”智慧校园,2022年春季我调入纸坊三小接任校长一职,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内心既欢喜又忧心,忧心的是面临学校的“智慧”校园设施“欠缺”的挑战,但我亦感激领导信任,决心迎难而上。之后我多次随区局领导外出参观学习。这学习,让我进一步明确智慧教育生态为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同时区教育局也多次组织智慧校园创建与推动专题培训,启发思路,决心以有限设施和现有平台推动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于是,我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完善信息化领导小组机构,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范小芳具体负责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借力“武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学校已有信息技术设备与软件,全面提升教学、管理、学习及生活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打造一个安全、高效、便捷、创新的学习环境

(二)学习培训智慧充电2022年秋,学校开始筹备“智慧校园”创建工作,为提高学校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学校开展教师信息化培训工作。2023年,学校全体教师分学科参加了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培训活动,学习希沃白板、人人通、互动课堂等的使用方法。近年来,学校引入年轻力量,打造信息化管理队伍与技术队伍,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水平,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并应用信息技术于教学中。我们还借力于上级部门,派技术骨干教师参加市级以上信息化培训,回校后向全体教师汇报分享经验,例如2024年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在今年7月参加了武汉市中小学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培训,给老师们分享了很多很实用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在本学期开学前的教师大会上,她用自己的“数字人”进行了教学工作发言,激起了老师们的好奇心,专注听完她的“数字人”汇报,感叹到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三)科学规范,建立机制。随着智慧校园规划的确立,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为了进一步加强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学校领导小组牵头修改完善规章制度,进一步修改并制定了《纸坊三小智慧校园建设方案》、《纸坊三小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纸坊三小信息化设备管理维修制度》等。

二、强化基石智慧投入再升级

(一)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近两年里,在上级部门大力支持下,学校高标准的完成了智慧校园的建设。校园内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学校36个教学班班班通升级成希沃多媒体一体机教学终端,能够满足教师基于武汉教育云深度应用的混合型教学的需求。学校现在已配备2个微机室共计90台电脑助力学生信息化学习。2016年区仪器站助力我校151台电子书包,放置在学校的录播室和创客室供师生使用,为师生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二)功能完善细节彰显目前,学校面貌日新月异,完善了学校数字广播系统,新的系统实现了定点定时广播功能。学校补充建设了学校视频监控点位,实现校园重点区域全覆盖。学校在公共区域配备三台校园文化宣传机,滚动播放学校的德育文化、教育教学、劳动教育等宣传片,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三)应用突出安全为先。春冬两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安全重于泰山。”学校力排万难,自筹资金,建设了校园人脸识别考勤门禁系统和红外测温监控系统,实现了人员体温检测和身份识别等功能,人员进出数据随时可查。

   云端应用强化智慧管理    

  (一)云平台构建,信息互联。依托武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学校在2015年也开通了教育云空间,给每位师生及学生家长注册了教育云空间帐号,鼓励全体师生及家长登录,利用云空间建设资源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同时建成了学校数据中心实现统一身份认证,根据不同身份自由调整权限范围。智慧平台业务中台提供了基础数据管理、教学教务管理、校务办公、德育管理及总务的具体业务中台服务。班主任老师在应用平台维护好学生基础信息数据,全校有权限的老师可以查看,方便了各级各类检查的信息收集工作。

(二)云端应用,智能服务。信息互联学校教育云空间上有多款云端应用,如在线备课、互动课堂、家校沟通等。这些应用不仅功能强大,而且操作简便,为师生提供了全方位、智能化的教育服务。利用在线备课应用,教师可以轻松获取海量教学资源,进行个性化备课。同时,互动课堂应用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与教师进行实时互动,提高了教学效果。家校沟通应用则让家长能够随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与教师进行便捷沟通

(三)精准管理,个性优化。学校利用一切外部正规的大数据诊断分析教学系统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精准化管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例如英语学科“作业管理”小程序、数学学科的运算能力练习网页应用等等,通过后台数据个性化分析诊断,实现学生弱点精确诊断、教学内容精准优化。2024年学校依托外部力量自建学校课后服务特色课程管理系统,丰富的课后服务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目前功能正在逐步开发并使用。

2020年为止,全体教师开通率为100%,应用率为70%,学生开通1997人次,家长开通3583人次,使用率为50%,空间资源和工具使用率达80%以上。2022年我校教育云空间教师深度应用指数全区排名第3名。2023年数据较之减少了一些,2024年逐渐恢复应用指数。从2015年至今,学校多次被评为区信息化“优秀组织单位”,曾被区教育局评为“优秀教育云机构空间”,近五年师生参加国家、省市区级信息化比赛获奖作品高达300多件,特别是2023年学校教师有52件作品获得区级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一二三等奖,有4名教师在湖北省教师信息素养实践提升活动中获得二、三等奖,有26名学生在江夏区首届人工智能嘉年华活动中获奖等等。

四、云端资源个性化学习助力

我们充分利用武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云空间的数字资源,构建了涵盖所有学科的数字资源库。这些资源不仅丰富多样,而且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进行个性化推送。我们依托武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源的集中存储与高效分发。教师可以将自制的课件、教学视频等资源上传至云空间,学生则可以通过校园网络或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访问,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便捷性
  一位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遇到了难题,他通过云空间的数字资源库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解题视频和练习题,经过自主学习和反复练习,最终成功攻克了难题。
  我们定期更新和丰富数字资源库,确保其内容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同时,引入智能推荐系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参与数字资源的建设和分享,形成资源共享的良好氛围。
   素养提升智慧教学优化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师的信息化思维和素养能力对于教育信息化推进至关重要。我校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学校安装希沃一体机后,邀请希沃技术支持团队给学校全体教师做培训,提升了教师的应用能力。学校信息中心定期给全体教师做信息化培训。除了校内培训,学校还积极外派骨干教师到北京、深圳等地学习,并要求参培教师回校给全体教师作培训讲座经验分享,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二)创新教学融合。学校教务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每年三月份和十月份组织开展“一师一优课”活动,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形式来促进教师对信息技术手段来改变教学原始的教学方式,使老师们对现代技术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各学科做出了很多精美实用的交互性课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我们将信息素养纳入课程体系,定期开展学生创客以及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同时,设立云端编程室和创客空间,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和实践活动。2019-2023年,我校创客社团学生参加市省级以上信息化活动高达30多人次,在2022年江夏区首届人工智能嘉年华活动中我校共有26名学生获奖,2023年区级青少年科技制作实践活动“航海模型”项目中有12人获奖,并受邀参加了武汉市青少年航海模型实践活动现场分享。

、云端防护安全稳定运行保障
 (一)全方位保障体系。我们构建了包括技术支持、数据安全、应急响应在内的全方位保障体系,并利用武汉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云空间的安全防护功能加强了对智慧校园的安全防护。
 (二)安全防护功能强化。我们定期对云端安全防护系统进行升级和测试,确保其有效性;同时,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师生的应急意识和应对能力。此外,我们还建立了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够及时恢复。
    、问题导向智慧创建深化

(一)现存问题剖析

1.资源不足:武汉慕课平台上缺少学校优秀主题资源;

2.数据不丰:智慧平台应用数据匮乏。

3.师生发展评价不完善:评价体系尚需优化

4.名师推动不足:缺少学校课程社区和名师工作室

(二)创新机制探索

1.特色课程:自建系统,结合实际,打造特色。

2.课堂研究创客教育理论联系实际

3.师生参与共建智慧校园

4.数据分析为教师决策提供辅助支持,精准教学


分享到: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