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坚持德育为先

发布时间: 2015-11-06 11:29 发布单位: 武汉市江夏区纸坊第三 浏览量: 578 【公开】

---江夏区纸坊三小“德育先进校”参评材料

紧张往往与充实相连,繁忙时时与快乐相伴。2012-2013学年度以来,我校德育工作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制定的德育工作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活动和工作,学校德育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一、坚持德育为先,健全德育管理体系。

有德方兴,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搞好德育工作是学校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本学年,学校成立了以李俊校长为首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政教处、家长学校、少先队、关工委联动的四位一体网络体系。由政教处统一部署,制定学年、学期教育计划,对年级德育组、班主任、家长委员会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管理 ,形成了齐抓共管,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良好氛围,确保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德育队伍的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发展力量。为此,我校选拔了冯忠秀、胡晓春、郑莲生、李红、张会兰、朱荣春、肖萍等31名年轻有为、责任心强的优秀教师组成班主任队伍。目前,学校多名班主任被评为市、区、优秀班主任或百优班主任;部分班级也被评为武汉市优秀班集体和江夏区优秀班集体。

为了提高学校班主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学校结合实际,创设多样平台,力抓班主任队伍建设。

1.坚持开好四会,让实效性成为工作的主流。

一是每周三下午的主题班会,做到了有主题,有内容,有检查,有记载,有评比。如冯老师的主题班会《轻声细语话文明》,学生通过舞蹈、情景剧、歌谣、采访等多种形式教育学生讲文明的重要性,受到了观摩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二是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例会,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班主任培训。我校以班主任“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并在此基础上深化拓展相关内容,培养班主任综合运用的能力,以解决班主任工作重点和热点问题为主,促进班主任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爱心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校班主任队伍的专业水平;三是每学期举行1-2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由学校少先大队部组织学生对各班的卫生、纪律、路队、两操进行一日常规量化,政教处每月对各班方方面面的工作进行综合评价,评出优胜文明班级,组织班主任经验交流会,让优胜文明班级的班主任在会上予以交流;四是每学期2次家长会。

2.创建班主任外出交流平台,提升德育管理水平。
 班主任的工作,下--面对的是学生;中--面对的是家长;上--面对的是学校。班主任处理问题的能力与艺术,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家长、学校三者之间关系的生命力。单一的、片面的、闭门造车的班主任工作方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加强学习,才是班主任工作活力的源泉。

班主任的锻炼途径,仅仅在校内创设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走出去,才能把更丰富的智慧请回来。为此,我校挑选经验丰富,工作踏实,锐意进取的青年班主任为参加对象外出学习。今年四月,朱荣春、张会兰2名班主任去苏州参加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论坛会,通过观看视频、座谈、交流、专家讲座等形式学习班主任的管理艺术,感受全国各地班主任的育人智慧和艺术。回到学校后,朱荣春在全体教师会上,交流了她的学习所得,并且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学以致用。今年5月,朱荣春被评为武汉市优秀班主任。这样的交流形式鼓舞了班主任们比、拼、赶、超的工作作风。在区德育中心精心组织的精品案例评比活动中,多名班主任积极撰写行为规范育人经典案例和班级建设育人经典案例参加评比,学校政教处共收到案例30余篇,推选10篇优秀案例送德育中心参评。

三、坚持过程为主,落实德育常规管理。

一年来,我校以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为核心,结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要求学生实现“三管住”--管住自己的口、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足,由少先队红领巾监督岗对各班的出勤、卫生、文明礼貌、纪律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每天公布得分情况,政教处每周进行小结,在升旗仪式上颁发流动红旗,有效地促进了班级常规管理的深入进行。

经过一学年的努力,学生在学习、卫生、纪律等许多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学习积极性更高了,行为更文明了,集体荣誉感更强了。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的同学多了,做小动作的同学明显少了;下课时,做安全文明游戏的同学多了,追逐打闹的同学少了;爱清洁,讲卫生的同学多了,随地乱扔纸屑的同学少了;按时到校的同学多了,早上迟到的同学少了……以前学校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现在大扫除被取消了,但学校依然窗明几净。不仅班级的凝聚力更强了,学习成绩也稳步提高。

学校还坚持做好每月一次班级文化布置的评比,充分利用班级文化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收集各类资料,发挥他们的奇思妙想,做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人,美化了班级环境,形成自己独特的班级特色。例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栏目里有小画家们色彩斑斓的作品,有小书法家们的书法作品,还有小作家们的精彩美文……“每月之星”栏目里“文明之星”、“劳动之星”、“学习之星”、“艺术小明星”、“体育之星”成了所有学生的奋斗的目标。他们为自己的靓照能上班级明星榜而骄傲和自豪。在今年三月纸坊三小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中,一(6)班、四(5)班等班级被评为班级文化特色班。

另外,我校红领巾广播坚持三年有余,做到了周周有主题,期期有歌声,广播每天早上8点准时在熟悉的音乐中响起,在优美的歌声中结束,轻松,愉快的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教育着学生。经过了三年多的努力,红领巾广播真正成为全校师生的良师益友,心灵驿站。每期节目主题的确立、定稿、录制、编辑到最后播放,都由学生们亲身参与,从不会到熟练,从熟练到精益求精,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普通话水平及朗诵等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2013年5、6月份,由江夏区少工委、江夏区教育局、江夏区文艺创作协会、江夏区城管局举办的“城管杯”中小学生文艺创作及朗诵表演大赛中,小学组有33篇作品入围,我校有6篇。同时我校被评为本次大赛优秀组织奖;播音员涂鑫荣获小学组一等奖;胡琪和陈泉获得小学组优秀奖;黄良博和乐晶晶获得小学组纪念奖。

四、坚持实践为重,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1、开展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的主题活动。

利用“三八妇女节”办一期感恩教育的黑板报,鼓励学生给妈妈送一条祝福的短信、帮父母沏一杯温暖的茶水、为父母揉一揉酸楚的肩膀等力所能及的小事;利用“母亲节”开展“感恩父母”活动培养学生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组织学生到到敬老院进行慰问和义务劳动,从而使学生懂得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2、开展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的主题活动。

利用“教师节”开展“向老师献真情”活动,向学生发出“教师节不送鲜花送真情”的倡议:刚入学的一年级小朋友可以对老师说一句悄悄话;二、三年级的同学制作贺卡、写祝福的话;四、五年级的同学召开庆祝教师节主题班会;办一期以教师节为主题的手抄报展评等活动以表学生感念师恩的教育。

3、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主题活动。政教处在布置学雷锋工作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了活动的可行性,以不影响学生学习,保证学生安全为前提,活动形式和方法适合小学生、贴近社会,注重实效。

首先对全校学生开展“学习雷锋事迹,学习雷锋精神”的教育。各班利用班会、晨会时间,学习雷锋的光辉事迹,学习雷锋在学习上的“钉子”精神,学习雷锋遇到困难,不认输,勇往直前的精神,使雷锋精神在学生们心中重新焕发光彩。

其次利用宣传栏、板报等德育宣传阵地号召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践行“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志愿者小分队于3月5日利用课余时间来到位于纸坊三小的西港社区,进行了“学雷锋,进社区,清洁家园”的义务劳动。整个西港社区的背街小巷都有“小雷锋”们的身影,他们中有的在清除街上的小广告,有的在清扫路上的白色垃圾……这次活动,队员们真正体会到了学习雷锋、服务他人的快乐,体会到了雷锋精神的精髓所在。他们的行为在全校同学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也引起了社会上不少的反响,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不仅如此,我们校所有同学都积极参加了班上及学校组织开展的学雷锋活动。校门口的公示栏已然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昨天四(1)班的某同学拾到几元钱,主动交还给失主;今天某同学主动帮老师打扫办公室……学生们看到后,大受鼓舞,家长们看见后也欣慰的笑了。

在这些活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学习雷锋的积极分子和优秀班干部,同学们时刻用实际行动去哺育它,让雷锋精神生根发芽。

4、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活动。

为悼念革命烈士,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今年四月四日,我校大队部组织师生,开展清明节祭扫活动。同学们高举队旗,分成两路纵队,在项英烈士纪念碑前举行悼念仪式。学生代表向纪念碑敬献了花圈,全体师生以庄重的默哀来缅怀先烈们。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和校领导分别发言,表达了对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们的悼念之情。通过活动激发和弘扬师生的民族爱国情感、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5、中秋节、国庆节组织系列活动等等。

中秋节,我让学生搜集与中秋节相关的民风民俗,开展“走进中秋”交流会,要求各中队布置好黑板,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国庆节,我校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3周年,开展了“庆国庆,心向党”系列活动。举办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1—5年级设计一份“国庆专刊”手抄报;举办以“祖国,我爱你”为主题的绘画比赛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激发少先队员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少先队员的集体荣誉感,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6、庆“六一”文艺活动。

我们纸坊第三小学本着以人为本,体现欢乐童年的主题,以真正把“六一”节还给儿童,让儿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为出发点,组织全体少先队员开展了主题为“我的中国梦”征文及朗诵比赛、给父母写一封信、“快乐六一”手抄报评比、“六一”文艺汇报演出等一系列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内容健康,既丰富了孩子们的节日生活,又起到了教育作用。“六一”儿童节,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节日,同学们脸上洋溢着灿烂、幸福的笑容。总的活动体现了“放飞梦想,体验快乐”的宗旨,让同学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真正做到了“让每个学生拥有的钥匙”。

7、大力开展安全、法制教育活动。

学校把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时刻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

开学初,组织全体教师认真上好安全第一课并充分利用晨会、班队活动教育学生上学期间不准随意离开学校,在校期间,不玩危险性的游戏,以杜绝不安全隐患。2012年9月,对一、二年级学生开展日常化的安全自护训练;2013年3月,为了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学校开展了消防安全演练和应急疏散演练;2013年5月,开展“真爱生命,预防溺水”主题教育活动;2013年6月是学校安全宣传月,学校利用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对学生开展“拒绝毒品”主题教育活动。学校还特别加强了教师值日工作,定岗定责,要求值日教师提高责任感,确保学生在校园内的安全。

8、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民族精神

学校是在广大少年儿童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主课堂、主渠道、主阵地。本学期我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确定了四个固定的德育教育基地。分别是五里界锦绣山庄、八分山敬老院、项英烈士纪念碑、金口中山舰纪念馆。我们定期带学生到德育基地参观、学习接受教育。通过专题教育活动、读书征文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教育和引导少年儿童要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悠久的文化传统,努力把他们造就成新世纪的合格人才。

五、坚持家校联系,拓展德育工作渠道。

“小武王”王阳明就是一个家校社会联动教育成功的例子。这个孩子是早产儿,身体素质较弱。就是这样一个10岁小男孩,在2013年4月十一届“幸福”杯香港国际武术节比赛中,分别在通臂拳和阴手棍两个项目上获得金牌,并在集体通臂拳项目上获得铜牌。王阳明“两金一铜”的佳绩得益于学校坚持密切家校联系,从学生身心实际出发,激发学生追寻梦想、实现梦想。

学校通过新闻媒体,学校微博,学校宣传栏,班队会以及“纸坊三小红领巾广播之声”将王阳明的事迹进行大力宣传,号召其他学生向他学习,受到了许多学生,教师,家长的一致好评。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课堂”。本学期,我们开办了家长学校,并成立了家长委员会。由家委会成员推选严志凯等两位家长担任家长委员会副主任。3月19日上午9:00,学校召开了学生家长会,家长会上,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介绍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并就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以及如何注意安全等与家长们进行了交流与沟通。与会的家长们也纷纷发言,积极地跟老师互动。他们衷心感谢学校教师的辛苦耕耘,无私奉献,表达了家长们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学校工作,密切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孩子的愿望。此次家长到校率达到了98%以上,最后,家长会在老师和家长们的和谐交流中圆满结束。为了使这次家长会开得卓有成效,学校领导十分重视,精心准备各项工作,还邀请了感恩励志团的专家做了精彩演讲,让学生及家长受益匪浅。学校“六一”文艺汇报演出还邀请了30多位家委会成员参与,他们不仅观看了演出,对学校的管理也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近几年许多农村孩子和外地学生大量涌入,部分学生由于家庭困难,父母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他们或跟着爷爷奶奶,或跟着外公外婆。同时随着离婚率的增加,单亲家庭的子女缺乏父爱或母爱。因此,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拥有自信、向上、进取、健康的精神状态。2012年10月,在江夏区妇联、江夏区教育局组织下,我校36名留守儿童与江夏区委党校女干部班的36名女干部建立了爱心妈妈关系,开展“对留守儿童送温暖献爱心”的活动,让这些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爱。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来,我校的德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德育为先,师生的面貌焕然一新。我们一定会加倍努力,扎实做事,勤勉育人,以争创德育先进校为契机,不断严格常规管理,注重养成教育,深入开展各项活动,把学校办成孩子学习的乐园、成长的乐园。

 

2013年6月


分享到: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