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坊第三小学2018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优秀作品评选活动总结

发布时间: 2018-07-06 11:51 发布单位: 纸坊三小 浏览量: 900 【公开】

为进一步推广数字资源在课堂中的应用,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我校根据市教育局《关于转发举办2018年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优秀课例展示观摩评选活动的的通知》的精神,开展了2018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优秀课例评选活动。通过本次活动,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及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的实效性,优化了教学过程,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  

为保证本次活动的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以万成林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科研处负责具体事宜,各处室协助支持,并得到各教研组、各备课组的大力配合。学校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及评分细则,为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组织得力。

  (一)早布置,早推进,早落实。

   2018年2月教导处就在教研组长会上布置了有关工作。要求各教研组落实两个工作:1、准备工作。在教研组内组织讨论,确定本组研究内容。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师交流,主要交流在“课堂与教学”中遇得到的问题与困惑,以确定本组的研究方向。2、教研组初赛的流程:(1)各教研组围绕本组研究内容进行研讨。(2)在教研组内研讨形成思路后进行组内试教。(3)经过组内评比推选教师代表参加校级优秀作品的展示和评比。

  (二)全体教师参与,辐射作用大。

    活动期间,要求全体无课的老师参加听课和评课活动,并做好考勤工作。绝大部分教师能够认识到学校组织这次活动的重大意义,积极参与,踊跃参加。在这样的氛围下,参加评选活动的老师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大胆尝试。参赛教师既有从教几十年的老教师,也有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青同志,他们都能够把本次活动作为一次难得的展示自己和学习交流、充实提高的机会。这种“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评选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学期我校教师积极主动参加武汉教育云以及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组织的信息活动大赛,其中共有45人参加一师一优课大赛,48件作品;54人参加三优活动比赛;59人参加武汉教育信息化大赛活动,共有267件作品。为了更好地起到交流学习、锻炼提高的目的,在本次活动结束后,教务处将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教师的教案或PPT上传至校园网,供大家学习交流之用。

三、严格把关,优中选优。

在本次评审中,各位评委认真听课,从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有机融合等多方面对课例进行评审,严格把关,优中选优,做到公正、公平。

    四、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亮点

   1.主题鲜明,信息技术、数字资源与学科教学优化整合,有机融合。

在本次活动中,参评老师高度重视,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定位准确,层次清楚,课堂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师精湛的教学技能和较高的教学水平。例如,政治老师用微课有效突破重难点;地理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编辑程序,对传统教学进行了改革与创新;数学老师大优点是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软件编辑程序,通过曲线的分割、拖拉、摆动反映函数的动态变化,促进学生的理解、思考,吸收、消化所传授的数学公式等知识;信息老师借助技术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跟踪进行梳理,及时反馈学习情况; 艺术老师把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在课堂上讲解了如何运用电脑来进行图片的处理,将上交普通的纸质作业改进为交电子档作业,暨节省了纸张,也实现了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体育老师把电子屏幕引入足球场,在户外进行电子教学。这些教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方面的实践,对其他教师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2.教学方法灵活、学科教学特色突出。参赛教师不仅教学设计新颖,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还有着良好的语言表达和课堂调控能力,表现出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学风格。  

3参赛的教师都具有良好的学科素养和深厚的教学功底,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非常准确并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首先,选手们都能够按照新课程理念、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去进行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主动发展,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次,选手们特别注意信息技术环境的设计,资源的设计、教学方式的设计等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第三,选手们展示了良好的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除了能熟练使用、操作教育技术外,还能够运用技术服务于教学,同时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也并未摒弃传统教学的手段,如:板书、实验等,而是做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

    四、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选手们表现出来也存在一些问题。1、有的教师忽略学科本身的目标、教学任务,而是单纯追求技术的使用。2、还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的研究:如研究如何找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整合点。参赛老师的课例反映出,课前课中课后都可以使用信息技术,课前用于研究,课后用于拓展延伸,课上用很少的时间进行精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研究怎样使用信息技术效益更高?所以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有一个境界,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而不仅仅是为应用而应用。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仅是辅助教师的教,还要促进学生的学,,还可以借助技术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跟踪进行梳理,重构我们的课程。

总之,本次活动为教师搭建了展示、交流的平台,展示了近年来我校老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研究上所取得的成果,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比赛落下了帷幕,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次活动、一个结果,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对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有了更多的思索。我校会以本次评选活动为契机,激励我们的教师成为教学教学信息技术运用的领跑者,让我校的教育教学信息技术运用更具有实效性。

                                          

                                                                     2018.7.4

 


分享到:

评论

还能输入140

用户评论

关闭

扫码登录更安全

空间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二维码已失效 请点击刷新
请打开人人通空间APP扫一扫登录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扫描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取消二维码登录